#少女夢遊紐約
在一年裡我最喜歡的日子來到這座城市當紐約客,記憶總是倚賴著當下的情緒來書寫,即便事隔多年後再閱讀會有強烈的疏離感,還是想寫下去。
23:59從舊金山出發的班機,因為時差的緣故落地的時間已是紐約的08:19,09:16我搭上接駁巴士前往曼哈頓上西區的HI NYC HOSTEL,多數的旅客都住在中城區,我就這樣成了巴士上最後一個乘客,抵達旅社的時候已經是正午了,這趟接駁比我預期的更久,但仍不影響我的心情。我想這也是獨自旅行的好處吧,可以因應當下的情況,做出改變,更自由一些。
往紐約的班機上,是我第一次坐在嬰兒與孩童的正後方,幸運的是他們並沒有哭鬧太長的時間,但每隔一陣子才出現的因抗拒而尖叫還是無法有太舒適的睡眠,抵達旅社後倒在床上就睡了半個小時,戴上耳罩和手套步出旅社大門,開始了我的旅程。
紐約沒有我想像的冷,一直都喜歡冬天勝過夏天,那種走在路上因為風吹過而冰涼的雙頰,很喜歡進到室內脫下手套後把雙手放在臉頰上的感覺,前一天朋友提醒我這天紐約會下大雨,我穿著雨鞋漫步在街頭,吃到了SHACK SHACK、逛完了MoMA,天色漸暗但沒有下雨,我竊喜著覺得自己真幸運,輕快地走進爆炸的時代廣場,雖然因為擁擠而有些不耐,這條紐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大道,身為初訪的旅人似乎都得走過一遭,即便我因為要前往劇院的路上經過,望著滿街上 I ♥ NY 一成不變的紀念品店、呼嘯而過的警車、頸上人人一台註記觀光的數位相機,這樣的喧鬧好像少了點什麼,然後再步行一小段路,薩克斯風的樂聲從某大樓出口的方向傳來,對呀一切都合理了,哎呀天空也飄起小雨了。
抵達劇院的時候在開演前一個小時,大批人馬早已在門外等候,保全一一檢查大家的包包,門口的阿姨不斷喊著「拿出你的票!快吃完你的食物那裡有垃圾桶!」隨著人潮湧入劇院,我終於在前台人員的協助下找到自己的座位,票是一週前才訂的,看到了折扣實在忍不住非得看場百老匯才行,《CHICAGO》這個從小音樂課本上就會有的劇目,終於讓我有機會坐在台下欣賞,阿姨要我們丟掉食物不是因為劇場內不能飲食,事實上劇院裡上下兩樓都有調酒師等著你,中場也工作人員背著巧克力小餅乾以及一瓶外頭小販賣一美元而裡頭賣六美元的瓶裝水,他們不怕弄髒地板嗎?不會。會進到劇院來看戲的人有一定的素養,而我在舊金山看見被丟進售報機裡的香蕉皮和路過對裡頭吐口痰的人不會走進來,美國的貧富差距也許僅隔著幾條街,但卻有如平行時空一樣的各自運行。
這是我在紐約的第一天。
歌名有紐約的歌和書店內以紐約為主題的書跟繁星一樣多,每年都有作者寫下他們眼裡的紐約樣貌,相似卻不膩人,因為紐約這座城市的變幻萬千,沒有人能真正摸透,才能繼續用文字紀錄一個又一個時代的紐約客如何在這個無情又迷人的城市裡流連。
今晚聽〈台北紐約〉,晚安。
沒有你的台北 不屬於我的紐約 或許時間能帶走一切
不想再為你夜夜失眠 卻也拋不開對你的思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6nj3a5U-4